7月25日的奉化以细雨相迎,设计院安装二室的成员们穿梭在应梦里剧场的鎏金岁月中。枪战的硝烟与民国的舞曲交织,十里洋场,灯红酒绿,成员们时而为武打动作惊叹,时而因诙谐台词憨笑。
次日,武岭老街的梧桐在低压气流中舒展枝叶,大片的云朵像只散漫的小狗趴在矮屋的房檐上。成员们沿着雪窦山径向上攀登,直抵云天间的金色楼阁——弥勒圣坛,虔诚拜谒。弥勒博物馆内浩繁的佛像将祝福送上山间。登雪窦山时忽晴忽雨的天气,恰似团队协作的韵律——前一刻还在经幢下互相搀扶避雨,转眼已在弥勒圣坛的金光中合影。
岩头古村的漂流将活动推向高潮,六人小舟纷纷离岸,技术骨干们划桨的节奏引得众人应和。当激流将皮筏推向漩涡,所有人瞬间进入协作状态。靠岸时湿透的衣衫映着夕阳,有人吟诵“浪遏飞舟”,更多人在笑声中交换着“我们如此默契”的眼神。
在这场晴雨交织的旅程中,成员们的笑声如风铃般清脆,互助的双手筑起温暖的屏障。雨滴敲打伞面的节奏里,默契悄然生长;阳光穿透云层的时刻,疲惫化作蒸腾的雾气飘散。团队凝聚力在风雨洗礼中愈发坚韧,向心力如彩虹般跨越每个人的心间。